另請參考五十陰魔網站1
另請參考五十陰魔網站2
五 十 陰 魔 表
色 陰:若坐道場銷落諸念,其念若盡則諸離念,一切精明動靜不移,憶忘如一。當住此處入三摩
提,如明目人處大幽暗,精性妙淨心未發光,此則名為色陰區宇。
境 名 |
原 因 |
現 象 |
1.身能出礙 |
精明流溢前境 |
四大不織,身能出礙 |
2.內徹拾蟲 |
精明流溢形體 |
身內透徹,拾出蟯蛔而無傷毀 |
3.精魂離合(聲) |
精魂交相離合 |
位在六臟中的魂主升.藏於肝、魄主沉.藏於肺、意主動.藏於脾、志主靜.藏於膽、精主潤.藏於腎、神主和.藏於心 去除身根的執受,交為賓主.輾轉移位,於空中聞說法聲,或聞十方同敷密義 |
4.境變佛現(色) |
靈悟所染,心光照諸世界 |
見毘盧遮那佛坐天光獅子座,千佛圍繞,百億國土及蓮華俱時出現,十方遍作閻浮檀紫金色,一切種類化為如來 |
5.空成寶色(光) |
抑按制伏踰分 |
十方虛空成七寶.百寶色各各純現,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|
6.暗中見物 |
心細密澄其見,所視洞幽 |
夜半見暗室實物不異白晝 |
7.身同草木 |
心與塵併,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|
四肢同於草木,火燒.刀斫而無所覺 |
8.遍見無礙(色) |
欣厭凝想,想久化成 |
下見地獄.上觀天宮;恒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,樓殿華麗;十方山河皆成佛國,具足七寶光明遍滿 |
9.遙見遙聞 |
迫心逼極飛出 |
中夜遙見遠方市井.街巷.親友,或聞其語 |
10.妄見妄說(內.外色) |
邪心含受魑魅.天魔 |
見善知識形體種種變移;或自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|
色陰盡:若目明朗,十方洞開無復幽黯,名色陰盡,是人則能超越劫濁。觀其所由,(執色身堅固不通他物,其實
,身受心使,並非堅固不通.不化之)堅固妄想以為其本
修三摩提,奢摩他中色陰盡者,見諸佛心,如明鏡中
顯現其像 受 陰:若有所得而未能用,猶如魘人,手足宛然見聞不惑,心觸客邪而不能動,此則名為受陰區宇
境 名 |
原 因 |
現 象 |
魔 名 |
邪 行 |
11.抑己生悲(苦) |
心發光耀,內抑過分 |
發無窮悲,見蚊虻如赤子,憐愍流淚 |
悲 魔 |
見人則悲,啼泣無限 |
12.揚己齊佛 (狂慢) |
勝相現前,感激.凌率過分 |
生無限勇,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 |
狂 魔 |
見人則誇,我慢無比!上不見佛. 下不見人 |
13.定偏多憶(苦) |
前無新證,歸失故居,智力衰微,入中墮地 |
心生枯渴,將沈憶當成勤精進相 |
憶 魔 |
旦夕撮心懸在一處 |
14.慧偏多狂(狂) |
以諸勝性懷在心中,慧力過定忘失恆審 |
疑是盧舍那,得少為足 |
知足魔 |
自言得無上第一義諦 |
15.歷險生憂(憂) |
見新未證,故已亡,失於方便自生艱險 |
生無盡憂,心不欲活 |
憂愁魔 |
欣於捨壽、或常憂愁不耐見人 |
16.覺安生喜(喜) |
心處清淨.安穩,輕安無慧 |
無限喜生不能自止 |
喜樂魔 |
見人則笑,自歌自舞,謂得無礙解脫 |
17.見勝成慢 (我慢) |
見勝無慧,自謂已足 |
無端諸慢一時俱發,尚輕如來,何況聲聞 |
我慢魔 |
自行.教他不禮塔廟.摧毀經像 |
18.慧安自足 (增上慢) |
因慧圓悟精理,得大隨順 |
無量輕安生,言成聖得大自在 |
清輕魔 |
自謂滿足更不求進,疑誤眾生 |
19.著空毀戒(捨) |
於明悟中得虛明性 |
空心現前,撥無因果生斷滅解 |
空 魔 |
謗持戒為小乘;廣行婬穢;鬼心久入,謂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 |
20.著有恣淫(樂) |
味定虛明愛入心骨,無慧自持 |
無限愛生,愛極發狂便為貪欲 |
欲 魔 |
說欲為道,化眾行欲,行婬者名持法子 |
受陰盡:若魘咎歇,其心離身,返觀其面,去住自由無復留礙,名受陰盡,是人則能超越見濁。觀其所由,(
執虛妄的感受真實明了,遇順境生愛戀,想恆久;逢逆境生憎惡,想馬上去除!其實,感受虛假不實之)虛明
妄想以為其本
修三摩提受陰盡者,雖未漏盡,心離其形如鳥出籠,已能成就,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 五
十五位.三漸次.乾慧.妙覺,得意生身隨往無礙
想 陰:譬如有人熟寐.寱言,是人雖則無別所知,其言已成音韻
倫次,令不寐者咸悟其語,此則名為想陰區宇
魔 境 名 |
偏 差 因 |
邪 師 行 |
邪 惑 事 |
邪 障 因 |
21貪求善巧 |
心愛圓明 |
現比丘.帝釋等異相 |
言災祥變異刼火.刀兵等事 |
怪鬼 - 貪習 |
22貪求經歷 |
心愛遊蕩 |
令變化 |
言化身 |
魃鬼 - 淫習 |
23貪求契合 |
心愛綿淴 |
令感應 |
言種種佛 |
魅鬼 - 誑習 |
24貪求辯析 |
心愛根本物化終始 |
令心伏 |
穢言淨 |
蠱毒.魘鬼- 瞋.枉習 |
25貪求冥感 |
心愛懸應 |
現師相 |
言勝緣 |
癘鬼 - 怨習 |
26貪求靜謚 |
心愛深入.樂處陰寂 |
見業相 |
言未然禍福 |
大力鬼 - 慢習 |
27貪求宿命 |
心愛知見 |
多異寶.異行 |
言異物.異人 |
山川鬼神 - 枉習 |
28貪求神力 |
心愛神通 |
現如意通 |
言自在 |
天地精怪 - 見習 |
29貪求深空 |
心愛入滅 |
虛.異形 |
言果無 |
生物精靈 – 詐習 |
30貪求永歲 |
心愛長壽 |
現神足 |
言元佛 |
遮文茶.毗舍等-黨習 |
想陰盡:若動念盡,浮想銷除,於覺明心如去塵垢,一倫死生首尾圓照,名想陰盡,是人則能超煩惱濁。觀其
所由,(執想心為實有,所以動融色身產生妄情,通達外境種種取相,其實,想心幻妄之)融通妄想以為其本
修三摩提想陰盡者,是人平常夢想銷滅,寤寐恒一,覺明虛靜猶如晴空,無復麤重前塵影事;觀諸世間大地山
河如鏡鑑明,來無所粘.過無蹤跡,虛受照應,了罔陳習唯一精真行 陰:生滅根元從此披露,見諸十方十二眾
生畢殫其類,雖未通其各命由緒,見同生基猶如野馬,熠熠清擾,為浮根塵究竟樞穴,此則名為:行陰區宇
妄 計 名 |
妄 計 因 |
妄 計 論 |
31二無因論 |
於圓元中乘眼根八百功德
見八萬刼來眾生輪迴其處 |
a.本無因:觀眾生八萬刼外冥無所有,計眾生無因自有
b.末無因:見眾生八萬刼來如是不變,計無復移改 |
32四遍常論 |
於行陰圓常中計種種常 |
a.心境常:窮心境如是無因,修習知二萬刼中眾生如是循環,計為常
b.四大常:窮四大常住,修習知四萬刼中眾生生滅,然四大體恆,計為常
c.八識常:窮心性(八識)常恆,修習知八萬刼中眾生本來常住,計為常
d.想盡常:既盡想元,生理再無,永滅想心成不生滅,計為常 |
33四常無常論
(於自他計) |
.a.從我人:觀妙明心遍十方湛然,為究竟神我
b.從國土:觀十方恒沙國土
c.從身心:觀心精密猶如微塵
d.從四陰:見想陰盡.行陰流 |
*.(神)我遍十方凝明不動,名為常
一切眾生於(神)我中自生.自死,名無常
*.見壞劫時三災不壞的國土,名為常 見三災所壞的國土,名無常
*.心能令身生.滅,名為常 心能流出一切死.生變異之身,名無常
*.認為行陰常流,名為常 色.受.想等今已滅盡,名無常 |
34四邊無邊論
(於分位計) |
.a.從三際:見眾生生元的行陰現前流用不息
b.從見聞:定中觀八萬劫以來
c.從人我:定中執行陰為真我
.d.從生滅:定中見到行陰的空滅,出定後又見行陰生住 |
*.現在際的行陰相續不斷,名無邊 過去.未來的行陰滅無,名有邊
*.八萬劫前寂無聞見眾生處,名無邊 八萬劫來見聞有眾生處,名有邊
*.我能遍知,名無邊性 一切人現我知中, 不得無邊之心,名有邊性
*.認為眾生一身之中乃一半滅無,故所依的世界一半無邊
認為眾生一身之中一半生起,故所依的世界也一半有邊 |
35四矯亂論
(於知見計) |
於定中有所知見時,不能以智慧明了抉擇,又怕因矯亂答人所問,死後不能生不死(無想)天,故於定中:
a.八亦答:觀行陰為變化根元
b.唯無答:觀行陰念念滅無
c.唯是答:觀行陰滅後必生
d.有無答:觀行陰中生滅俱見 |
*.變:見行陰遷流不住 恆:見行陰相續不斷
生:見八萬劫來有眾生.世界處 滅:見八萬劫外冥不見有眾生.世界處
增:見前.後行陰滅.生間,有一讓行陰不斷的相續因,此相續因名增
減:見前.後行陰滅.生間有所斷離,此缺離的部分讓前.後行陰有所減
有:見眾生各各行陰的生.住處 無:見眾生各各行陰的亡.無處
有人求法,全以我今亦生.亦滅,亦有.亦無,亦增.亦減回答,令人遺失章句
*.悟得一切法皆無 有人來問,唯答無字
*.証得一切法皆是有 有人來問,唯答是有
*.心緣生滅二境,兩頭失亂 .有人來問,答時有無失據.無主不定 |
36死後有相論
(於無盡流,計十六有相) |
a.色(受.想.行)是我:定中固守身形,認為四大色是我
b.我有色(受.想.行):見我圓含十方.遍諸國土,以為一切色皆我所有
c.色(受.想.行)屬我:認為前緣的一切色法,隨我來回運用
d.我在色(受.想.行):見我依於行陰生.滅的色相中遷流相續
生時定中見行陰無盡相續,遷流不息,所以認為死後仍當有我 |
轉計:攝盡染法的煩惱畢竟為染,攝盡淨法的菩提畢竟為淨,如此真.妄二性並行不悖,不相牴觸,一如四陰合色等四相不論如何流轉,十六種我猶然現在。 |
37死後無相論
(於三陰滅無計八種無相) |
a.色滅:定中見色陰已滅,身無所依
b.受滅:知受陰已滅,色.心不再連綴
c.想滅:觀想陰已滅,心無所繫
d.行滅:前三陰已滅,無受想的行陰當同於草木無知覺
生時定中見現前四陰皆無相可得,勘知死後也必無相可得 |
定中見前三陰先有後無,知行陰雖然現有,後必將無,所以推知:死後一切涅盤.因果等世.出世法全部皆空,徒有名字,究竟終歸斷滅。 |
妄 計 名 |
妄 計 因 |
妄 計 論 |
38死後非有.無論(於受.想.滅兼行存中計八種俱非相) |
定中於色受想三陰已滅際,觀行陰的有同於非有(滅),所以四陰非有;又於行陰遷流處,觀三陰的無即同非無(有),所以四陰非無。如此合四陰的非有非無成八種俱非之相 |
從行陰遷流不住(非無)、生滅不實的特性裡,隨舉任何一陰的現前非有非無心發邪解,認為諸法萬行應當也是有無俱非,虛實失措。所以推知:死後為一片渺茫昏瞢,乃不可說有也不可說無的俱非相 |
39死後斷滅論 (於後後無計
七際滅無) |
定中於前三陰之後,見其後的行陰念念滅無,又因觀見:a.b.欲界人.天的身滅 c.初禪天的欲盡滅 d.二禪天的苦盡滅 e..三禪天的極樂滅 f.g.四禪及四空天的極捨滅 如是七際,現前悉歸消滅 |
推知:死後必歸斷滅,未來不復再有更生之事 |
40現在涅槃論(於後後有計
五處究竟) |
定中因想陰既破,開得天眼,觀見圓明心生愛慕,故以 a.欲界天為正轉生死所依的涅槃境。或因 b.初禪的無欲界諸苦,苦惱不逼 c.二禪的定功純熟,心不憂怕遺失定境 d.三禪的隨順極大禪悅之樂 e.四禪的苦樂雙亡,捨念清淨,不受三災之輪迴.生滅的特性 -- 而計為現在涅槃 |
定中於前三陰之後,見其後的行陰相續無間,推知:不待灰身泯智,即於現在的欲界天、四禪天等五處,便是最勝.清淨安穩的所依涅槃究竟處,必不滅無 |
行陰盡:若此清擾熠熠元性,性入元澄,一澄元習,如波瀾滅化為澄水,名行陰盡,是人則能超眾生濁。觀其
所由,((執念念變化的心為實。雖然心念(行陰)幽微隱伏難知難見,卻念念不停,產生內外種種成長和代
謝(生.滅)的變化,其實心行非空非有之))幽隱妄想以為其本。
修三摩提行陰盡者,諸世間性幽清擾動,同分生機倏然墮裂,沈細綱紐,補特伽羅酬業深脈,感應懸絕識陰:
於涅槃天將大明悟,如雞後鳴,瞻顧東方已有精色。六根虛靜無復馳逸,內外湛明入無所入,深達十方十二種
類受命元由,觀由執元,諸類不召,於十方界已獲其同,精色不沈,發現幽祕,此則名為:識陰區宇。
妄執名 |
妄執解 |
所墮侶 |
妄執果 |
所生種 |
41.執所因為真因
(識陰) |
六根的隔礙銷融,開合自在,與各類眾生同一覺知諸用,將所歸的圓元識陰立為究竟安穩的真常因 |
娑毘迦羅等
以冥諦為所歸者 |
立所得心
成所歸果 |
外道種 |
42.我能生非能執
(眾生) |
將所歸的圓元識陰觀成自我,認定虛空所有眾生,同樣皆從我身中流出 |
摩醯首羅(大自在天)現無邊身 |
立能為心
成能事果 |
大慢天遍圓種 |
43.執非常為真常
(識陰) |
將圓元識陰當成所歸的真常身,不生不滅,疑自身.自心及十方虛空全都由它流出.生起 |
自在天 |
立因依心
成妄計果 |
倒圓種 |
44.執無知為有知
(草木) |
觀識陰的所知性圓含.徧及一切,所以認為十方草木一樣有知,不但以後可以化為人,人死亦可生為草樹 |
婆吒.霰尼(外道名) 執一切覺 |
計圓知心
成虛謬果 |
倒知種 |
45.執無生為能生
(四大) |
六根的隔礙銷融,根根互用自在,於此圓含變化的識陰中,妄計四大乃發生.造作一切思群化的本因,常住不滅,故崇事有加 |
諸迦葉波.婆羅門事火崇水求出生死 |
立妄求因
求妄冀果 |
顛化種 |
46.執無歸為所歸
(空無) |
觀識陰圓虛湛明空無所有,所以立永滅群化所依的空為所歸處 |
無想天中諸舜若多 |
圓虛無心
成空亡果 |
斷滅種 |
47.執非貪為可貪 |
觀識陰圓常,認為色身當可同精圓識陰般常住.堅固,長生不死 |
阿斯陀求長命者 |
立固妄因.趣長勞果 |
妄延種 |
48.執非真為真
(塵勞) |
觀各類生命通同一覺知諸用的識陰圓元,因恐於此虛明際所有塵勞銷盡,於是廣化諸欲,恣縱其心 |
吒枳.迦羅(天魔名) |
發邪思因
立熾塵果 |
天魔種 |
49.定性聲聞 |
於明受命元由的識陰中,分別.通了見苦.斷集.證滅.修道的因果道理後,居滅永休,不再前進佛道 |
諸無聞僧增上慢者 |
圓精應心
成趣寂果 |
纏空種 |
50.定性辟支 |
於六根互用的圓融識陰中,發研深妙的因緣法,悟得緣生無性後立為涅槃,不再圓成佛道 |
緣獨倫不迴心者 |
圓覺淴心
成湛明果 |
覺圓不化種 |
識陰盡:若於群召已獲同中,銷磨六門,合.開成就,見.聞通鄰,互用清淨,十方世界及與身心,如吠琉璃內
外明徹,名
識陰盡,是人則能超越命濁。觀其所由, 罔象虛無(執念念受薰,為一切心念根元的識陰湛了不搖,恆常真實;
其實,識陰精微之)顛倒妄想以為其本。
識陰若盡,則汝現前諸根互用,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,圓明精心於中發化,如淨琉璃內含寶月,如是乃
超十信.十住.十行.十迴向.四加行心.菩薩所行金剛十地.等覺圓明,入於如來妙莊嚴海,圓滿菩提歸無所得。
覺魔咒護:此是過去先佛世尊,奢摩他中毘婆舍那,覺明分析微細魔事。魔境現前汝能諳識,心垢洗除不落邪
見,陰魔銷滅.天魔摧碎,大力鬼神褫魄逃逝,魑.魅.魍.魎無復出生,直至菩提無諸少乏,下劣增進於大涅槃
心不迷悶。
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.不知說法,樂修三昧;汝恐同邪,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,若未能誦,寫於禪堂或帶
身上,一切諸魔所不能動!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,最後垂範不修外道 古代印度外道之一。係外道六師中
之刪闍夜毘羅胝子所立。主張不須特意求道,歷經生死劫數,於苦盡之時而自得涅槃。此外道能得五神通,故
能了知過去八萬劫之事,然於八萬劫之外則無所見。〔注維摩經卷三、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四〕 p983
七事斷滅宗 又稱斷見論。本宗妄執欲界之身、欲界之諸天、色界之諸天、四無色處七事之果報等,皆於死
後斷滅。乃梵網六十二見中之斷滅論。如諸斷見外道之說。
1數論學派 為印度六派哲學中成立最早者。音譯為僧佉,又作僧企耶;意譯又作數術、制數論。相傳初祖為
迦毘羅仙人(350 B.C.~250 B.C.頃 梵 Kapila 娑毘迦羅 譯為金髮.亦名黃髮。此人自謂是梵天後裔,志生梵
天,故稱先梵天志)。此派計從自性(即冥諦,冥諦乃外道修証之非想非非想定,因智力所限,未能突破前進
,遂執此境為宇宙萬法之生因。)而生數(分別慧),以數(分別慧)計度諸法;即從數(分別慧)起論,或
論能生數,故稱數論派。數論師妄執由冥(自性)生覺,從覺而生我心,乃至十一根,合冥.神我而成二十五
諦。神我為我知者,為宇宙萬物的生成之因,其餘諸諦皆能變異。其早期學說主張精神.物質二者統一為「最
高我」,採取有神論與一元論之立場(見敘事詩),至晚期則否認最高我,成為無神論之二元論。
神我為我知者,乃純粹意識,不具作用,僅觀照自性而已。自性(即冥諦)依序開展為覺(梵 buddhi)、我慢
(我心)、五大(地.水.火.風.空。合前三諦稱為根本自性,乃衍生萬物之根本)、十六變異(指色.聲.香.味
.觸等五微,眼.耳.鼻.舌.身皮等五知根,語.手.足.生殖器.排泄器等五作根,和心根。此十六乃從他物<八諦>
所生,故稱十六變異)。此一原理與神我合稱二十五諦。所謂自性,乃可供開展之唯一因子,其構成之要素有
純質(善為體,照明為作用,輕光為相)、激質(憂為體,衝擊.造作為作用,活動為相)、翳質(痴闇為體
,繫縛.抑制為作用,沉重為相)等三德。三德平衡,互相牽制,則成自性的本體;失去平衡,發生轉變便化
生萬有。神我即由開展後所產生之物質結果中脫離出來,獨自存在,其時即稱為解脫。 於諸外道中,數論
派乃最有力之學派;佛典中有甚多破斥此派學說之記載。 p6093
2大自在天 音譯作摩醯首羅、莫醯伊濕伐羅。又作自在天、自在天王、天主。此天以自主獨存,謂己為眾生之父,乃自然而有,無人能造者,後世一切眾生皆為其化生。
原為婆羅門教之主神濕婆,又司暴風雷電,凡人間所受之苦樂悲喜,悉與此天之苦樂悲喜相一致。故此天喜時
,一切眾生均得安樂;此天瞋時,則眾魔現,國土荒亂,一切眾生均隨其受苦;若世界毀滅時,一切萬物將歸
入大自在天中。此蓋為大自在天神格之表現;然除殺傷、暴惡等性格之外,此天亦具有救護、治療之性格,而
以吉祥神之面貌出現。
初時,此天與那羅延天同列於梵天之下,後來神位漸次升高成為最高神格,於婆羅門教中被視為「其體常住,
遍滿宇宙」。然濕婆神進入佛教後,即成為佛教之守護神,稱為大自在天,住在第四禪天。其像為三目、八臂
,騎白牛,執白拂之天人形,有大威力,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數,獨尊於色界。
大自在天外道 印度古代十六種外道之一。以大自在天(即摩醯首羅)為世界之創造神,奉祀之以期得解脫
。又稱自在天外道、摩醯首羅論師。其教徒塗灰於身,故又稱塗灰外道。提倡三神一體之說,以摩醯首羅為本
體,並謂梵天及那羅延為其所化現。
依外道小乘涅槃論載:摩醯首羅論師主張摩醯首羅常住不變,三界中一切有命與無命之物皆由摩醯首羅天而生
。故以摩醯首羅之身而言,虛空是其頭,地是其身,水是其尿,山是其糞,一切眾生是其腹中蟲,風是其命,
火是其煖,罪福是其業,一切生滅涅槃皆是摩醯首羅。認為:果是那羅延所作,梵天是因,所謂梵天.那羅延
,乃至自在天是生滅因,一切從自在天生,從自在天滅,故此天為涅槃。
大自在天在印度教中為濕婆(梵 siva)之別名,原與那羅延天同列梵天之下位,後來成為最高神格,成立泛神
論的教旨,廣行全印度,與佛教產生相當關係,佛教論書中多破斥此外道。
8天魔 即住於欲界第六天之魔王及其眷屬,能妨礙人之勝善,憎嫉賢聖之法,並能作種種擾亂,不令成就出
世之善根.解脫生死。此魔乃因前世之業感此果報。
吒枳(結縛).迦羅(我所作) 天魔的異名,此魔認為:三界的結縛唯我所作,因能變化欲境結縛眾生故。
5地等變化外道 又作五大外道,妄計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等五大為萬物之因
4壽者外道 又作壽外道,妄計
一切法乃至四大、草木等皆有壽命
6口力外道 主張「虛空為萬物之因,最初生虛空.虛空生風.風生火.火生暖
.暖生水.水即凍凌.堅作地.從地生種種藥草.乃至從五穀生命.食後時.還沒虛空」故以空為涅槃。
十三種外道 即:(一)劫比羅外道:即數論師 (二)嗢露迦外道:即勝論師 (三)大自在天外道:計自在天為生
因者 (四)大梵外道:計梵天為生因者 (五)時外道:計時為生因者 (六)方外道:計方為生因者 (七)本際
外道:計過去之初有本際為生因者 (八)自然外道:計萬物由自然而生者 (九)虛空外道:計虛空為生因者
(十)我外道:計常有一大我,萬物由此而生者 (十一)聲顯論師:計聲雖由緣隱顯,然為本來常有者 (十二
)聲生論師:計聲本為無,依因緣而生,生而常住者 (十三)順世外道:計唯有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,生一切有情,死後還歸四大者 . |